北京电影节VR影像前瞻:大势所趋热钱涌入技术最受局限
015年,掀起影视工作者讨论狂潮的热词是“IP(知识产权)”,到了2016年,这个关键词又变成了“VR(虚拟现实)”。4月20日,一场有关VR电影和360全景影像的峰会在京举行。IN2联合创始人靖宇、戴清,威锐影业CEO董瑷珲,奇幻科技COO王宇、辉一影视创始人董宇辉及纪录片导演祁少华等VR从业者以嘉宾的身份,在现场对VR影像在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发展进行了前瞻分析。
讨论中,嘉宾们都相信2016年将成为VR影像的元年,也认可VR技术进入影视产业已是大势所趋。不过现场,大家也客观的表达了各自的担忧,例如热钱的涌入是否能真正作用到VR制作商,以及相对VR概念的普及,VR硬件技术的落后有可能成为VR影像成熟的最大障碍。
需求急速扩张(空格)资本集中涌入
作为主办方,IN2·沉浸科技联合创始人靖宇首先分析了现在国际和国内的VR影视市场规模和现状:“从数据来看,50%以上的用户对VR的需求在视频领域,所以VR影视和360视频是最好的推广VR技术的方式。”他还指出,目前VR视频在国内的三个热点应用场景为“影视,综艺以及直播”,而由此带来的移动VR头显出货量提升,视频平台需求扩大以及消费级全景拍摄设备的普及等现象,也正式标志2016年将至少成为VR影像的元年。
除了市场需求的急速扩张,也有大批资本在近期集中涌入VR影视领域。不久前,导演高群书和张艺谋先后透露有拍摄VR电影的计划。其中,高群书的项目《美女罐》或将耗资2亿人民币。更有消息称,演员黄晓明也打算在VR项目上投资10亿。现场靖宇表示,如果这些资金能够有效地利用到VR影视项目开发当中,那将无疑为行业带来积极的影响。
硬件技术局限VR影像普及
上述消息和数据证明,VR影像的发展之路充满机遇。但与此同时,整个行业也正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局限其发展的“天花板”。据威瑞影视CEO董瑷珲介绍,一方面,外界对VR影像的品质提出了高期待值、高标准、高要求,而另一方面,硬件不成熟以及缺乏标准制作流程等现实技术问题也在制约着VR影像达到更高层次的制作和传播。“这就好像是站在1910年要求传统电影实现2010年的制作水平一样。”董瑷珲这样形容其中存在的矛盾。
在参数要求上,VR影像的标准也远比传统影像复杂,几乎涵盖了画质、同步、数据管理、深度信息采集、记录格式、数据监测、实时成像、光源、色彩等技术方面。而这当中也存在着技术难点。比如,过往我们只利用几台摄影机进行传统拍摄,数据管理较为清晰。但对于VR全景影像来说,短短1分钟的拍摄就可能需要产出640GB甚至2TB的庞大素材量。不过目前,行业内也已经开始面向高端影视项目推出全流程解决方案。从前期内容策划、设备拍摄、剧本创作到后期合成和终端交互实现,实现了一套完善的体系。
IP、套拍可有效控制成本
而除了硬件技术局限,另一个束缚着VR影像创作者手脚的问题就是制作成本。论坛上,嘉宾奇幻科技COO王宇和辉一影视创始人董宇辉就此分别给出了实质性的建议。奇幻科技作为大IP《幻城》VR项目的制作方,利用电视剧进行同步“套拍”,再借助真人+CG的形式,完成了相关VR影像的制作,并充分还原了原著中“冰雪幻境”的质感。
董宇辉充分肯定了奇幻科技这样的运作模式。他认为,合理的套拍将可以有效帮助VR团队分摊成本,提高效率。对于奇幻科技提出的打造“VR领域独立且联动的IP”这一概念,董宇辉也非常认同:“这将可以实现IP或明星粉丝到VR粉丝的转化。”但同时他也强调,无论是“套拍”还是IP开发,VR项目制作方都必须从前期开始参与项目,并且在与传统IP结合的同时也绝不能忽视扶植原创VR团队。